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体认为学 格致修德 ——孔令翠院长携青年教师参加第七届体认语言暨第十一届体认翻译学研讨会 ​
发布时间:
2025-06-23
来源:
阅读人数:

体认为学 格致修德

——孔令翠院长携青年教师参加第七届体认语言暨第十一届体认翻译学研讨会


   2025年6月20日至22日,第七届体认语言暨第十一届体认翻译学研讨会在桂林理工大学隆重召开,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孔令翠携青年教师胡萍、付倩参与会议,并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及分论坛讨论。

   


作为此次会议的组委会成员,孔令翠教授应邀进行了题为《格致、体认与石声汉<氾胜之书>农学术语的专业型今释与自译》的主旨发言,孔教授分享道:农学术语是构成农学学科的基础。2000年前我国最早的农学专书《氾胜之书》中有大量的古农学术语,但其中相当多术语现在已晦涩难懂。要让当今国内读者理解就需要从专业视角用现代汉语今释,而要让当今国外读者理解就需要使用当代农学英语术语进行翻译。著名农学家石声汉响应国家号召整理农业遗产对古农学术语先今释后自译。他在今释与自译过程中格致与体认结合产生的自译本在国际农学与汉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格致与体认结合的指导思想与操作策略对今天的典籍术语翻译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胡萍老师参与第二分会场讨论,分享了《体认语言学视域下车文化翻译工作坊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得到贺赛波老师的肯定与指导意见,提出车文化翻译工作还需要提升理论高度,强化理论体系与依据。付倩老师参与第四分会场讨论,分享了《从体认翻译学角度分析汽车赛事相关语料的翻译难点及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分享得到李瑛教授的细致点评,提出汽车文化是体认翻译的适当选题,可在案例分析上进行强化。


   本次论坛大云集,大会组委会主席、体认语言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自身教授王寅,首先作《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从CL走向ECL》的主旨分享,四川外国语大学体认语言学团队近年来发现他们的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尝试汲取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中国古代的身体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理论等,在把体验哲学修补为体认哲学的基础上,将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王教授在这一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建立之际,对其进行简要回顾展望。他指出,在理论发展上,将继续贯彻执行“文史打通的新文科”教研理念,继续挖掘更多哲学理论,进一步开发文理结合的科研思路。对比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探索的好方法,将大大有助于实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兼优而行”的科研目标。并且,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进行语言研究上,体认翻译研究也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此外,复旦大学康志峰教授在线分享了《AI 赋能体认翻(口)译研究新方向》,并指出体认翻(口)译学强调译者的认知体验与主体建构,与AI在语言处理、模式识别及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成晓光的主旨发言《体认语言学的生物哲学基础:完形心理学的理论支撑》, 揭示语言生成与认知的具身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特征等,来系统论证体认语言学的生物哲学基础。河南大学张克定教授在《隐喻性处所主语构式的体认理据》主旨发言中介绍道,隐喻性处所主语构式得以构成的理据为拟人化体认机制,该机制将人这一源域的感知特性赋予处所这一目标域,从而使处所能够像人一样“目睹”“见证”“经历”某一事件或某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此次大会上,与会者还有幸听取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刘玉梅、李洪儒、赵永峰、王天翼教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会议旨在进一步践行“文史打通的新文科”和“继承与创新”的科研理念,众多学者将国外相关语言学理论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简称ECL)”,突显语言研究中的唯物论和人本观,且将其与语言教学和翻译等研究紧密结合,构建超学科合作的有效平台,更好地体现“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孔令翠教授与青年教师也通过分享交流,强化了对体认翻译学与语言学的认识,以及将其与学科建设、科研建设紧密结合的新思路、新方向,必将助力我院教师队伍不断深化语言与翻译理论学习,践行学科融合的发展理念,更加积极地投身科研活动,提升教师团队科研素养及教学质量,助力外院专业学科建设工作。

联系电话
400-630-2020
关注我们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2 11: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