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我院教师参加第九届体认翻译学研讨会,多维探索共促学科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5-26
来源:
阅读人数:

我院教师参加第九届体认翻译学研讨会,多维探索共促学科创新发展

2025523日至24日,第九届体认翻译学研讨会在成都市西华大学召开。会议由四川省应用外国语研究会联合主办,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体认翻译学专委会协办。吉利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孔令翠教授率领学院五名教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体认翻译学的多维探索”为议题,主要囊括体认翻译学理论与实践、体认翻译学与文本对比研究、体认翻译学与外语学科发展、体认翻译学视野下的口译研究、体认翻译学与AIGC时代翻译人才培养、体认翻译学与其他译学理论的对比研究、体认翻译学与四川饮食文化的译介研究、体认翻译学视野下的中国古籍翻译研究八大模块。

523举办的体认翻译学研修班上,复旦大学康志峰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王寅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转型期“AI+大口译”的体认新向度》《新文科视野下的体认翻译学理论与实践》的高水平专题讲座,从转型期“AI+大口译”的新向度、新文科视野,阐述了体认翻译学的理论与实践,对“体认”的意义进行了拓展。孔令翠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发表了题为《新文科视野下的体认翻译学理论与实践》的高水平学术讲座,深入剖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体”与“认”概念,并将其与现代翻译学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指出,体认翻译学不仅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后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汲取与融合。三位知名学者立足各自研究领域,既追溯了体认语言学与体认翻译学的理论渊源,又结合人工智能和新文科等时代命题,拓展了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外延,充分展现了体认翻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不遗余力地分享自己的治学之道,为与会师生带来一场不可多得的学术盛宴。

524日,第九届体认翻译学研讨大会正式开幕。西华大学副校长费凌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式欢迎辞。随后,重庆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祝朝伟教授、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兼中国体认语言学研究会会长王寅教授、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会长李伟彬教授依次致辞,为本次大会奠定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随后,重庆文理学院祝朝伟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廖光蓉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项成东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四位教授的报告各具特色,深入探讨了体认翻译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与探索。祝朝伟教授通过对大学校训翻译的体认考察,揭示了校训翻译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传递。李正栓教授聚焦于约翰·邓恩诗歌的汉译,借助“体认”研究,展现了诗歌翻译中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共鸣。廖光蓉教授从英语意合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体认语言学在英语句子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项成东教授则以文化隐喻翻译为切入点,通过体认视角下的哲学思辨与实践探索,揭示了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这些主旨报告不仅展示了体认翻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与思考。


24日下午,会议分为体认翻译学与翻译前沿议题融合探索、体认翻译学视角下文本对比与古籍翻译、体认翻译学理论探索与多元文本翻译实践三个分论坛进行主题探讨。其中,我院教师代表王雯祎发表了题为《体认翻译学视角下20世纪中日汽车术语翻译的认知建构与权力话语研究》的主旨报告,深入剖析了20世纪中日汽车术语翻译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通过体认翻译学的视角,揭示了术语翻译过程中认知建构的复杂性与权力话语的运作机制。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与理论探讨,展现了体认翻译学在术语翻译研究中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赢得了主持嘉宾的高度赞誉与认可。

接着,西安外国语大学张凌教授、湖州师范学院姚振军教授、西华大学李瑛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周易>:体认翻译学的经典著作》《情感对等视角下的《道德经》机译的“体”与“认”》《体认翻译学视域下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隐喻英译研究》的主旨报告。三位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体认翻译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论。

在西华大学李国宏教授的总结致辞中,第九届体认翻译学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不仅加深了学界对体认翻译学的理解与认识,更为推动翻译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思路。参会期间,我院教师积极与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同行展开广泛交流,有效拓宽了学院教师的学术视野,并为他们在翻译学跨学科研究领域的认知提供了有力支持。


联系电话
400-630-2020
关注我们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2 11: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