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我院教师赴哈尔滨参加翻译传译年会 | 聚焦AI时代翻译、人文与技术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8-28
来源:
阅读人数:

我院教师赴哈尔滨参加翻译传译年会 |

聚焦AI时代翻译、人文与技术融合发展

2025年7月25日至27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翻译·传播·技术创新研讨会在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隆重召开。会议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等国内外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翻译实践与跨文化传播的前沿议题。我院李春兰副院长带队,孔令翠院长应邀出席,与英语教研室副主任赵莉、教师代表冯源、卢开砚一行五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积极参与研讨、展示研究成果,并深入调研承办院校办学经验。


25日工作坊聚焦AI赋能与体认翻译学前沿。 康志峰教授探讨了“AI+大翻(口)译”在转型期的体认新向度,提出需在效率与人文性间寻求平衡,发展“以人为中心”的人机协同增强翻(口)译。王寅教授系统阐述了“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基础,强调其基于“现实—认知—语言”核心原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跨学科的新文科视角。陈宏俊教授则从体认翻译学视角出发,构建了翻译范畴化过程框架,并以政治文本为例解析其认知属性。

孔令翠教授工作坊引发热烈反响。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我院孔令翠院长作了题为“中国古代哲学视域下的‘体认’与‘体认翻译学’”的精彩培训。孔院长深刻阐释了体认翻译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本末”、“体用”、“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的深厚根基,论证了其牢固的哲学基础与丰富的未来智慧,并鼓励教师静心读书、夯实基础。讲座内容深邃,富有启发性,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工作坊结束后,多名教师意犹未尽,围绕孔院长继续热烈探讨、虚心求教,孔院长均一一耐心细致解答,其深厚的学养和谦和的态度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




晚上19:30-21:30,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5号楼7号会议室召开。康志峰会长对这一年专委会的工作做了总结汇报,强调了专委会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全国有志于翻译、口译和认知研究与教学的各界人士,探索翻译学术交流研究成果,普及翻译科学知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我院孔令翠院长与李春兰副院长出席会议。


在26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刘英教授,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二级调研员刘灵芝,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原会长、清华大学罗选民教授,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会长、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康志峰教授分别致辞,强调了技术赋能下翻译研究的人文关怀、构建翻译生态体系的重要性以及人机协同的未来方向。

随后进行的主旨报告环节视野开阔,议题丰富。罗选民教授、洪化清教授、杨文地教授、赵白生教授、尚新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分别就文学翻译方法、AI人机协同翻译、红色文化国际传播、译者世界意识、翻译实证研究等前沿课题分享了精彩见解。


26日下午,会议设立了多个专题论坛分会场。我院李春兰副院长在第五分论坛“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接受效应研究”专题论坛上,作了题为《汽车品牌翻译特点与文化适配》的专题发言。李院长结合丰富的汽车行业案例,深入分析了汽车品牌翻译中“音译+注释”、“音译+直译”等策略的文化适配性,强调品牌翻译需精准传递文化内涵以有效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 其研究视角新颖,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和产业需求,发言内容令人耳目一新,获得了在场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引发了与会者关于品牌翻译策略的热烈讨论,有效扩大了我院的学术影响力。

    


7月27日,会议进入收官阶段,多场高水平主旨报告为研讨会画上圆满句号。上海大学尚新教授通过汉英新闻案例,构建了翻译实证研究新路径;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以《陌上桑》英译为例,揭示古典文学知识传播的跨文化逻辑;东京电气通信大学史杰教授探讨了从机器翻译后编辑到自适应系统的技术演进;香港城市大学鄢秀教授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口述影像的实践挑战。此外,重庆大学李孝英教授的中医术语认知研究、Kizito Tekwa教授的非洲皮钦语文化翻译案例,以及新华网王云峰主任关于央媒赋能教育科技的论述,共同呈现了翻译研究在技术、人文与传播领域的多元创新。

  

为学习借鉴高水平外语院校办学经验,会议期间,我院参会教师在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杨超颖老师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校园及相关教学设施。双方重点围绕新文科背景下翻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交流项目拓展以及评估申硕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此次调研为我院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参考。

  


为期三天的会议于7月27日圆满落幕。此次哈尔滨之行,正值我院积极筹备翻译硕士点申报的关键阶段,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院教师深度参与了体认翻译学、AI赋能翻译技术等前沿议题的高水平学术对话,精准把握了翻译学科发展新动向与理论创新趋势;通过展示汽车品牌翻译等特色研究成果,彰显了我院在应用翻译领域的探索实力;更依托深入的校际调研,系统学习了高水平外语院校在翻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及产学研融合方面的先进经验。 此行所获的前沿视野、学术资源与实践经验,为我院外语学科升级、翻译硕士点申报工作以及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注入了强劲动能,进一步夯实了学科发展根基。


联系电话
400-630-2020
关注我们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2 22: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