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搜索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学院领导
专业简介
英语(跨专业国际化实验班)
英语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行政人员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创新创业
党团建设
教育教学
教学成果
学科竞赛
教学动态
实习实训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团队
学术交流
教学资源
实验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校企合作
优秀校友
国际化
新闻
活动
通知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学生活动

织密心理防护网 护航青春成长路|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2025年春季学期 心理委员工作会议纪实

发表于:2025-02-28 来源:

织密心理防护网 护航青春成长路|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2025年春季学期

心理委员工作会议纪实

2025年2月27日,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新学期心理委员工作会议在立德楼225教室召开。会议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统筹组织,全体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共同参与,围绕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系统谋划新学期学生心理护航行动。

图片10.png 

一、聚焦春季“心”动态  

会议伊始,学生工作办公室张罗怡老师结合春季学期特点,剖析学生心理波动风险。气候交替易致生物节律紊乱,叠加开学初学业压力集中、目标规划迷茫等因素,部分学生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睡眠障碍等问题。张老师特别提醒心理委员,需重点关注持续两周以上情绪异常、行为显著改变或主动表露心理困扰的同学,做到“发现早一步、关怀深一层”。

图片7.png 

二、把脉返校“心”状态  

针对学生寒假后返校的心理调适期,会议深度解析四类典型状态:学业焦虑型学生因补考压力或学分规划陷入紧张;社交回避型学生对集体活动排斥、人际交往退缩;情绪困扰型学生长期陷入压抑心境;潜在风险型学生则可能因家庭变故、情感挫折等诱发行为异常。通过真实案例还原与应对策略推演,会议明确“观察-倾听-上报”的分级响应机制,要求心理委员既要做班级的“温度计”,及时感知情绪变化,也要成为师生的“连接桥”,确保问题干预精准有效。

图片8.png 

三、夯实责任“心”防线  

会议进一步细化心理委员工作路径,强调从日常观察到重点帮扶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全体心理委员需建立动态台账,每周记录班级同学心理状态,对家庭变故、宿舍矛盾、经济困难等六类群体开展常态化谈心;每月组织心理主题班会,通过“情绪漂流瓶”“解忧杂货铺”等互动形式,引导同学敞开心扉、互助成长。张老师现场演示的“信任盲行”游戏,以蒙眼互助完成任务的生动形式,启发心理委员创新活动设计,在趣味互动中凝聚班级向心力。

图片9.png 

四、严守工作“心”规范  

会议同步强化心理工作纪律要求,明确异常情况须在24小时内上报辅导员,严禁私自传播同学隐私信息。全体心理委员将定期参与学校组织的专题培训,系统学习危机识别、沟通技巧等实用技能,确保工作规范性与专业性。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同步建立“周反馈、月总结”机制,通过台账抽查、案例研讨等方式,持续提升心理委员履职能力。  

新学期,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将紧密围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体要求,以“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域覆盖”为工作导向,充分发挥心理委员朋辈支持作用,织密织牢学生心理防护网络,让每一位学子在温暖与关怀中自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