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车驰,作为我院英语专业辩论课程负责人、英语演讲与辩论社负责人,对4月7日下午复旦大学时丽娜教授的分享记忆犹新:“时丽娜教授的分享给了我很多我院辩论课程改革的灵感和启发,复旦大学的演讲与辩论课程开发机制值得很多高校学习。从制度保障与教研训赛的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讲辩跨文化人才培养的融合三个方面,时丽娜教授展示了复旦大学取得目前卓越教学成果的原因。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长效提升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出像复旦2022年IPSC(“国际公众演讲比赛”,全称International Public Speaking Competition)冠军选手杨康绮那样的选手,我院的演讲与辩论课程应该充分学习复旦模式,建立教、研、训、赛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将第一和第二课堂结合,锤炼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才能培养出语言能力卓越的跨文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