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搜索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学院领导
专业简介
英语(跨专业国际化实验班)
英语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行政人员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创新创业
党团建设
教育教学
教学成果
学科竞赛
教学动态
实习实训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团队
学术交流
教学资源
实验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校企合作
优秀校友
国际化
新闻
活动
通知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教学动态

我校教师赴湖北参加外语教育论坛,共探人工智能赋能新篇

发表于:2024-12-17 来源:

我校教师赴湖北参加外语教育论坛,共探人工智能赋能新篇

在“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 AIGC 时代的全面到来,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人工智能与语料库等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的核心力量,外语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2024 年 12 月 15 日,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在湖北大学举办,我校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马瑶、何曼、李佳桔、唐俞环四位老师参加了会议,探索外语教育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变革与创新。

图片1.png  

在论坛中,专家们围绕多个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为外语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指明方向。

图片2.png

  

胡开宝教授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给外语教育带来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使外语专业人才在写作、翻译等输出能力方面的传统优势面临冲击,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需求有所降低,传统教学模式也因之受到挑战,需重新审视与构建。例如,智能翻译软件能够快速生成较为准确的译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部分基础翻译工作,使得市场对单纯的外语翻译人才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为外语教育创造了新契机,其助力教学模式迈向个性化、智能化,通过精准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定制最优学习路径与推荐内容。比如,智能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学习进度,为其推送针对性的语法练习和词汇拓展资料;推动在线教育发展,催生智能化外语教学平台,整合丰富学习资源、实现智能评测与个性化推送。同时,胡教授还倡导构建智慧外语教育体系,涵盖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提升学科科学性、重视人文课程增强人才竞争力等举措,全方位提升外语教育质量。

图片3.png  

华中师范大学陈敏副教授聚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详细解读了智能时代教育变革下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评价体系,并结合实例展示提升路径。在如今数字化教学工具广泛应用的课堂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如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智能教学软件的使用等数字技能,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她的讲解为外语教师适应新技术环境提供了全面的指引。 

图片4.png 


张静副教授围绕翻译高阶思维教学,明确翻译高阶思维涵盖批判性、创造性、沟通与情感思维等维度。在实际翻译工作中,批判性思维能帮助译者审视原文逻辑与文化内涵,创造性思维可使译文更贴合目标语表达习惯,沟通思维便于译者与客户或团队成员交流协作,情感思维则有助于传递原文情感色彩。她提出强化思维目标、整合多元资源、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探究活动、实施多元评价及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教学模式,助力翻译教学突破传统、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 

图片5.png 

 

田绪军副教授着眼语料库建设基础与软件操作,系统介绍语料库与语言智能关联、基本概念、与翻译记忆库区别,以及建设流程、软件工具使用要点。以语料库在词汇研究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对大量文本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词汇的使用频率、搭配模式等信息,为外语教学提供精准的词汇教学重点,为外语教学科研的语料库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杨蔚教授进一步阐述语料库在外语研究中的价值,强调其基于真实语言数据开展实证研究与分析的优势。比如在研究不同体裁文本的语言特点时,语料库能提供大量样本,使研究结果更具可靠性和普遍性,为外语教育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我院参会教师积极汲取论坛精华,与同行深入交流。她们一致认为,此次论坛拓宽了教学与科研视野,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创新的紧迫性与可行性。未来,将把所学融入教学实践,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在科研方面,借助语料库等工具挖掘新课题,为学院外语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培养契合时代需求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推动我校外语学科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稳步前行、创新发展。